养老难,农村养老更难,而在深度贫困地区养老,那就是难上加难。我县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区域内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民族宗教等复杂因素多重交织,“养老难”问题更为突出。
近年来,我县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特别是2020年,利用乐山市入选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契机,将破解深度贫困地区“养老难”工作列为试点重要任务,以“建体系、兜底线、解困境、促发展”为目标,结合地方实际,从政策支撑、体系建设、工作举措等三个维度统筹规划、精准施策,不断破解深度贫困地区“养老难”问题。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深入调查,建立农村留守老人系统。2020年,国家民政部开发建立了“三留守”系统,要求各地开展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调查,建立“三留守”人员基础信息动态信息库。我县按照民政部要求,及时开展工作,并要求每年开展留守老人调查。
二、大力投入,不断完善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一是投入710万元,新建三河口中心敬老院,增加特困人员供养床位 100 张,将在今年8月投入运行;二是2018年至2020年,投入资金454万元,对全县4个养老服务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床位494张进行适老化改造,提高现有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的照护能力,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的兜底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得到逐步缓解。三是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三年计划,进一步提升敬老院的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入住老人的幸福感。2021年,我县还将建成红旗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启动小凉山区域养老中心综合项目工程建设。
三、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险。2017年起,按照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乐山市“12349”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全县4000余名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等服务。2017年开始,我县每年投入资金30余万元,为困难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老年人构筑风险防护墙。
四、统筹谋划,精准发力,破解深度贫困地区“养老难”。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架构,在荣丁镇探索建立覆盖县、乡、村、组的四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搭建县级失能人员照护体系。依托县中心敬老院设立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中心,实施护理床位改造,强化护理人员配备,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对全县失能特困人员实施全覆盖集中统一照护。二是搭建乡级区域养老服务体系。对荣丁中心敬老院实施适老化改造,将其升级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提升服务功能、增强承载能力、扩大辐射面积,向本地和周边乡镇提供日间托养、短期寄养、特护病床等服务,实现单纯特困供养服务向综合养老服务的转型。三是搭建村级互助养老服务体系。整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的闲置资源,建设了一批覆盖周边村组的养老服务分中心,发挥村老年协会、老年志愿服务队作用,积极探索开展以“互助式养老”为特色的日间照料服务,组织动员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健康老人帮助失能老人,每年重阳节、元旦节春节等节日,组织文艺演出队伍、学校师生、志愿者开展敬老孝老宣传活动和慰问演出。四是搭建组级功能性日间照料体系。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布局基层养老服务站点,打通农村养老服务“最后一米”。在老年人日常聚集区域,依托茶馆、理发店等设立站点,突出部分养老服务功能,重点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沟通交流等基本需求。2021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荣丁镇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体系,在荍坝镇、烟峰镇建设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全覆盖多元化发展的意见》(乐委发〔2020〕8号),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农村敬老院管理,提升农村敬老院照护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开展帮扶照料服务。
(万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