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建设镇陈家溪集中点位于亚洲365bet网址_365bet官网最新网址_365体育官网贴吧彝族自治县县域中部,紧邻镇政府驻地,距离县城7公里,周边配套有光辉中心校、镇卫生院、援彝扶贫车间等,该集中点于2018年享受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政策,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68户893人,分别来自烟峰镇、三河口乡、梅林镇(原沙腔乡和梅子坝乡)3个乡镇,其中烟峰镇30户、梅林镇90户、三河口乡48户。该项目修建住房6栋,附属配套有群众综合服务中心1个,污水处理站1个,投资1712万元,现有劳动力人口400余人,学生200余名,转移配套公益岗位16人,配备综合治理专干1名、组长2名。
二、陈家溪易地搬迁集中点后续问题
(一)人员结构复杂,综合治理难度大。陈家溪集中点属于跨区域搬迁安置集中点,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68户893人,分别来自烟峰镇、三河口乡、梅林镇(原沙腔和梅子坝)3个乡镇。集中点综合治理难度大,大到生产就业,小到物业管理,都要政府兜底买单,现成立的临时管理委员会又无法满足搬迁户对后续管理服务的需求,从“熟人村落”到“陌生小区”,大部分迁入群众不愿过多参与小区公共事务,村民自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集中点人畜禽污染、邻里纠纷矛盾、安全事故等各类问题凸显。
(二)素能参差不齐,缺乏可持续发展。陈家溪集中点迁入人员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部分迁入群众因教育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整体劳动力素质偏低,加之集中点周边水土资源较缺乏,迁入群众均无土地耕种,疫情爆发以来,迁入群众自生能力受限,外出务工意愿和动力下降,靠自身内部挖潜难以实现稳定发展,进城上楼的转移劳动力缺乏本土消化能力,整体缺乏可持续发展。
(三)思想顾虑叠加,整体融入度不高。陈家溪集中点迁入群众均为彝族同胞,彝族群众家支观念较重,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各自抱团形成小群体,一定程度制约了邻里间的交往交流;加之一些边远山区的贫困群众有故土难离的心结,从散居在山间到聚居到小区,对于现在的生活方式、邻里界限等都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大部分群众对迁入地归属感不强,整体融入度不高。
三、后续发展的意见建议
以氛围营造为抓手,在党建引领、就业帮扶、乡愁融合等方向寻找突破口,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集中点治理新路径,着力打造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营造党建氛围,分散管理模式向新型小区管理转变。一是组织引领促发展。按照“哪里有搬迁安置点,哪里就有党组织”的要求,摸清集中点党员底数,建立党员花名册,采取派驻帮建方式在陈家溪集中点建立小区党支部,促进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二是精细化管理促稳定。充分发挥党建带动引领作用,建立“村委—楼道—家庭”的自治模式,把小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发挥小区支部统筹协调作用,形成阶梯式的问题协商调处机制,实现跨区域搬迁安置集中点治理的新格局。三是文明新风促融合。按照“党建带文化、文化促党建”的理念,结合集中点搬迁群众兴趣爱好等,组织成立坝坝舞、彝歌队、绣娘团等文化队伍,参与到全镇文明新风建设整体规划中,让来自不同乡镇的搬迁群众在共同参与中拉近交流距离,增强小区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营造产业氛围,空壳集中点向扶贫示范区转变。一是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依托小区党支部,建立陈家溪集中点人员人力资源库,做到“三清两明”(人员底数清、技能状况清、就业情况清、培训需求明、就业意向明),通过花间刺绣公司,将“菜单式”培训、市场需求、民族文化对接,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电商等技能培训,提升搬迁户就业技能,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化服务。二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将集中点群众纳入建设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范围,积极对接县级就业部门,依托浙江越城区帮扶、峨眉山市对口援彝等契机,面向集中点精准投放就业岗位,集中开展专项服务、优先组织“点对点”返岗复工,通过周到细致的岗位提供、政策落实和外出务工组织,力保集中点群众就业的幸福感、获得感。三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集中点配套产业落地,采取“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援彝项目政策支持,建立利益合作机制,带动群众收入节节攀升。
(三)营造服务氛围,环境污染区向“一体化”生活区转变。一是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在集中点一公里范围内集中配置学校、卫生院、警务室、村党群服务中心、邻里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合24小时天网系统保障小区安全,全方位满足集中点搬迁群众文娱乐需求。同时,通过集中点改造提升工程,打造以彝族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宜居环境,建立摔跤场、彝文化长廊、红白事点等,最大程度把彝族文化吸纳进来,让集中点搬入群众回归“乡愁”。二是打造“邻里生活服务馆”。为方便集中点群众交流、娱乐互动等,在现有闲置的集中点群众服务中心基础上,配套新建“童伴之家”、图书馆、绣娘培训中心、网络培训平台等场所,开展4:30儿童课堂、彝绣加工、电商带货等服务,潜移默化引导群众从“村民”向“市民”转变。三是打造“积分服务平台”。把“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扶志理念植入集中点治理,推行积分管理,制定《陈家溪集中点积分管理办法(试行)》,将村规民约落实到分数上,推行以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的“积分超市”模式。同时,针对部分群众的土地情节和种菜愿望,推行积分兑换菜地的“微菜地”模式,对集中点周边已征用的闲置土地进行整理,划分出N块菜地,通过积分管理进行优先级分配和进退管理,使积分服务平台成为集中点群众抵制陈规陋习的新通道和比学赶超的新舞台。